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台灣就像一個教養很好的中年婦女-洛桐


我是1997年到台灣高中階段留學,那時年輕人生體驗不夠,沒有多少感受,最近常回去,發現台灣真的讓人很舒服,台灣離開了中國大陸而成為了華人地區的一個文化和商業奇跡。

2018年下旬我在朋友邀約下應台灣扶輪社小兒麻痺公益活動,微肥胖的我,我騎著單車,10天時間繞台灣騎行了1100公里,用腳踏車一輪輪一寸寸丈量過台灣寶島,越發覺得台灣有次序有條理、有規則,而且保留了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但另一方面呢,它又是一個現代化的國際大都會,總體給人優雅和舒服的感覺。我感情的絲帶必終生與台灣糾纏不清,我立志接下來橫渡日月潭,攀登玉山,都例入50歲前必執行的項目,上個月又帶老婆孩子們回去一次,太太很喜歡台灣,她也是16歲就留學台灣,也想退休回去台灣養老,太太問我現在對台灣的感覺如何,我回應她說:覺得台灣就像一個教養很好的中年婦女,就如太太你一樣。我慢慢看,就會發現她越來越有味道,故此生不渝。
台灣社會的自我組織非常好,而且不是為端莊而端莊,也不是擺樣子給別人看,而是一種特別優雅和內心的充實的一種狀態。是以內而外的成熟,越深入了解生活,我和太太就越喜歡台灣。

我與太太在台灣求學工作15年,在近距離地接觸體驗受教了台灣社會的、教育、歷史、文學,包括生活的種種過程,我感覺到,台灣真是一個“#政無寧日#官不聊生#人民幸福”的地方,也看到了“禮義廉恥,勤勞刻苦,言論自由”的台灣,這就是真實完整的台灣的樣子,我反對台獨,我也不讚成立即統一,剔除政治,我很喜歡台灣現在的樣子。台灣與中國如同理髪店的前後兩面鏡子,都要同時存在而不可失真,隨時可以照來{照去,把中華民族的前前後後,照得更華麗耀人。

從台北到屏東,我都感覺到台灣人的教養樸素、細致,甚至很獨特的人文氣質。我有幸在這樣的土壤裏生長一段時間,台灣這樣的一個獨特地緣環境當中,在這樣的一個不同於中國的中國文化氛圍當中,滋養出台灣人文氣息,我覺得非常理所當然的驕傲。
台灣加油!我永遠愛你

最好的政商關係是 精神戀愛-洛桐


我們身處東南亞搞事業每天遇到問題就是有法無律,全得靠政商關係疏通,不過政商關係比海峽兩岸單純,好在拿錢的都辦事。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政商關系”不論是大企業家,還是小生意人,都面臨著如何處理政商關係的問題。處理得好,榮耀一生,處理得不好,會引來無窮的是非與禍端。
這個話題階段性的和龍哥經商取經,近兩年參與龍哥泰國皇家扶貧活動,坐直升機到南部偏遠貧困地區捐電腦,讓孩子能與外面的世界充分連接,泰國中南部治安不佳,行程又趕,軍方配合只好用軍用直升機配合長官行程,一天七八個點參加活動,以前連玩具直升機都沒有玩過的人也耀武揚威的坐上枝頭麻雀變鳳凰,行程全部警車開道,維安100%。

事後和龍哥談起他多年經商的政商關係,他的用語是”刀切豆腐兩片光”,不留痕跡,不留把柄,保留純潔關係,盡量政府關係只備不用,才是上策。他的另類解釋說::企業家和政治家要保持這樣一種狀態,如同“精神戀愛”。只“戀愛”但不能“上床”,有時政府輪替太快,誰上了你,你上了誰都不是好事。因為“上床”的後果很明顯,不是你生氣就是我不開心。最下策就太熱衷政府關係,如同沒帶套的上床 , 沒有拿到好處就懷孕了, 下場更悲涼。

但“精神戀愛”永遠都有餘地,你欣賞我就互動一下,不欣賞我我也不得罪你,彼此保持尊重。
所謂政商關系,其實我覺得有三個層次的關系。第一種關系,就是企業家和國家政治習性、政策、法律的關系。企業家離不開體制、政策、法律構成的一個特殊的外部環境。
最近比如說最近中國一帶一路來泰國發展,若你有這方面的資源,土地開發,新項目引進你就特別有機會,有處理好和企業外部環境的關系。其實只要他稍微服軟彎腰,因為東協國家當法律不健全的時候,法律約束不到權力的時候,企業領導人的意志、政治人權力都可能成為你要考慮的外部關系。這是政商關系的第一個層面,就是我們要特別小心地處理這層關系。甚至可以仔細到,掌權者的講話、批示、口諭、點頭搖頭的暗示,這些都可能構成你的企業更大發展的關系。
有三種是企業家和政治家的關系。企業家和政治家的關系很有意思,歷史上企業家和政治家的關系一大堆紅頂商人的故事可以考證,大概有3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我給你錢,你替我辦事」。這種關系基本上都會死掉,不是因為貪官被抓起來才死,而是企業一旦習慣了這種思維,不管在哪個地方都用這一套,一定會碰到過不去的坎,自己把自己作死。

我看到過很多習慣了這種思維的企業和人,永遠把心思放在貪利與欺壓上,,依靠別人給利益而不是靠客戶,給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習慣用這種方式想問題的企業是長久不了的,且一直在發生中。
在東協民營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事上都會使用杠桿。有人用政商不透明合作的權利杆桿,這種杆桿一般太弱經不起考驗,當然還有人會用另外的杠桿,如能力的杠桿、信用的杠桿、品牌的杠桿。這些杠桿都是在經濟活動當中、在企業發展當中經常碰到的,怎麼用、用什麼的確有一些能力智慧與格局。

我認為,企業要長遠發展,就要盡量少用權力杠桿。用權力杠桿做生意,往往是政商互相扯不清楚,當然到最後又互相摧殘,甚至兩敗俱傷。我主張的是要更多地用能力杠桿、信用杠桿、品牌杠桿,這也是我努力的目標。

你如果用權力杠桿再不斷地放大金融杠桿,那麼企業可能會有很大的規模,也很快的賺很多錢,這樣一種做生意的方法,往往會導致企業特別熱衷於一件事,那就是杠桿收購、連環控股。用這種方法把企業無限地擴大規模,然後同時又做了很多的內幕交易和關聯交易,但是又非常危險,時不時就會爆出一些意外的事件,也許企業就灰飛煙滅了。

第二種是我們常見的,老實人,企業家什麼人也不打交道自己埋頭做企業。當然用這種處理方式的一些企業,可能在短期內會遇到一些困難,未必能發展很大,但是它也有活的餘地。

第三種,像台灣辜家,蔡家,泰國的CP,不刻意討好任何一屆政府,他們和政治家建立起一種獨特的關系,就是形成了一種“道義、事業、命運共同體”而沒有金錢往來。他們共同在這個基礎上,替黨替政府替當事者、領導人去辦事,但沒有任何個人之間的經濟往來。在這種關系下,企業活得好也活得大。當企業遇到困難,政府給了他很大的支持。

近期各國新政府都要求政治人物財產公告,政商關系開始進入新的階段,我們叫做“釐清政商關係”,把政、商兩條線搞清楚,掙錢的就不要想去做官,做官的就不要想發財。不能說“白天在政府行政大樓上班,晚上在夜總會青樓上班”,這種狀況讓大家情何以堪?不過這樣的條例要徹頭徹尾的在東協執行還要些年。

企業家在處理“政商關系”的時候,要像龍哥說的”刀切豆腐兩片光”堅持兩個字。第一要“清”,就是清清楚楚;第二要“親”,就是親密。既要清楚又要親密,也不能說,看清楚了大家就不往來,也不能說,因為親密就分不清政和商之間的界限,保持相互不欠才能走得長且久。

安不了家的鄉愁-洛桐

安不了家的鄉愁
江那邊是緬甸與泰國
江這那邊是老撾
河的源頭是血脈的發源叫中國

海的盡頭再轉幾彎是我忘返的 台灣
江這頭叫湄公河 河那頭叫瀾滄江
究竟是江還是河 無關緊要 都要漂泊
因為 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
所以 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


生命中 他鄉總容納不下我善感的靈魂
記憶中 故鄉總安置不了我的衣食的肉身

曾經 有一個有山有水叫家的地方
當年找不到養家餬口的路
如今打工養家餬口的地方 卻安不了思鄉的情懷
遊子 為了生存便有了遠方
有了鄉愁 漂泊 思念
故鄉逼使老人忍受折散改變 
給後人讓出一條路來


曾經 多少年來演繹 陌路離傷
那麼多個他鄉 總容納不下靈魂
來來往往 故鄉卻同樣安置不了凡人肉身

曾經一個有爹有娘且叫家的地方
找不到養家餬口的路
現在找到了養家餬口的地方
卻安不了靈魂的家

故鄉是我內心最深處的故疾
清明節都會被疼痛的觸摸


從此 便有了糊口與漂泊
從此 有了遠方 有了妻兒 有了思念
有了太多的的不舍與無奈
兒常問爹爹來自那兒 公公奶奶在那
兒啊! 其實我最戀家
蒼天最了解我 若能一世安穩 
誰願顛沛流離呢


裁員時最好先裁自已的腦袋。洛桐

2019年泰國選舉結束後的秋天不好過,我們公司旁邊的Jmaill 珠寶 工業園內的潘朵拉珠寶配件泰國廠(Pandoras 歐洲丹麥際1982年),2.1萬員工昨天裁員20%,剩下的也都沒有加班,一週上班4 天,領薪75%,這股寒潮幾乎是和2019年員工再熱天氣心都是涼的,對於企業而言,我覺得面對困難或者大環境的變化,裁員並不見得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企業也是受不了才作的裁決。 對於潘朵拉來說,一直這個工業園區內的資優生,薪資福利都是最好的,每年職位有空缺,都會有人大排長龍,園區門口塞車都是常有的事,但去年底開始面對經營出口減弱,歐美經濟困難或者是大環境的變化,部份產線轉越南,也許潘朵拉神化退燒。 我的一個業務原來是補習班老師,經我誘惑做了兩年業界,表現還算及格沒有吃到公司老本,上週和我說,他家鄉的教師職位有空缺,經父母去遊說卡位,終於可以回鄉(東北部)教書順便陪父母了,她把證明也給我看了,代表她沒有騙我。 我給鼓舞的說:你要加油哦,既然自己做出了選擇就要開心。選擇就是放棄,放棄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你的更好的選擇生活,所以要加油,感恩相知。 實際說這種轉回他學習的本行,這種移動,這樣一種選擇,也不意味著他或公司是失敗。它其實她是人生的另一個開始,我雖然有點傷心。當然我總是喜歡喪事當成喜事辦,給離職員工辦了個歡送會,永遠樂觀。除了深刻的檢討自己,給彼此最好的祝福,事實上也是,樂觀的人才會有樂觀的人生 ,今夜如往 常舉辦小小歡送會,相逢一場,好聚好散,給她一個深情擁抱祝福她越來越好。 我自己人員較少,也沒有想過裁員的事,從我的角度來看,作為一個公司領導人,應該按照這樣的一個思維順序,也就是先裁自己的腦瓜,再裁低效資產,再裁錯誤的產品,再裁錯誤的商業模式,最後要裁人,這樣一個順序也許會是最有效的救活自己的方法。 昨天在理髪店老娘抱怨,因為景氣不好,連潘朵拉都裁員,她的生易也受到影響,員工及旁邊的商家都有怨言,我和一位正在理髪同時也是這次被裁員的小主管分享心得說:我的想法和你相反,對於在公司做出業務方向調整、人員增減變化,自己不得不離開公司的時候,有些人總是帶著很多負面情緒,其實這是不必要的。 公司調減了人員,改變了業務方向,調整了商業模式,那麼自己和這種調試發生了摩擦,離開這個公司並不意味著自己的能力被否定,也不意味著自己就沒有價值,而是因為公司不適應自己。你這麼想,你就有了出路。 所以,我鼓舞他們當裁員潮來的時候,不要擔心更不要氣餒,我們應該感謝老板、感謝公司,感謝你那個不滿意你的小小上司,用這樣的方式又在培養你,又在給你機會,給你一個新的未來。 正因為公司不適應自己,你應該去找一個適合你的公司。這就意味著你會從一個原有的表面繁榮的舒適區走出來,到一個真正能夠讓你跳得更高、有更好的起跳點和起跑點的場所,一個新的職場、一個新的戰場,去進行下一輪的人生奔跑。 一個人越是這樣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就越能主動地參與到被選擇或者自由選擇的過程中去,你就越有可能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使你自己的能力在更合適的地方發揮出來。 這麼多年我的閱歷下來,打工10年以來,一直都是我抄老闆,市場中的人才主動選擇其實是更重要的選擇,被動的選擇是其次甚至是等而下的選擇。凡是能夠主動選擇,哪怕是在公司的人員調整或者說裁員當中主動順應離開,我朋友中自己炒掉老板自己出來折騰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更有機會成為職場或創業中的贏家。 所以,你偶爾在某一個公司,得到了一個機會或者說失去了一個機會,其實並不能說明太多,更不意味著你在其他方面就沒有發展的天地。 總之,無論是公司裁人還是你被裁,都是一個機會。對公司來說,是從舊的泥潭裏往上爬的一個機會,對個人來說,是一個新的人生選擇的開始,是走向自己更滿意生活的一個機會,應該高興才是。現在的社會還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定的安全網,比如說社會福利的安全網,社會保障的安全網,還讓人與人之間有了更多連接的點,而這些連接的點也提供了我們更多的選擇機會,更多的保障。 職場上人我們會看到這麼2類人,一類是事業導向型有創業精神的;一類是收入導向、生活導向型,更照顧到家庭和更關心其他個人因素。 我們很希望看到員工是因為第一種原因選擇工作,但是多數人都因為第二種原因在不斷地跳槽。他們往往會因為薪酬、人際關系等等小環境原因,而放棄一個可能更長遠發展的機會。 這類持有第二種原因的人是比較多的,通常他們會想,只要努力做到高管,拿到高薪,在公司穩定下來,人生就可以平順地發展。這一類的人往往跳槽會非常頻繁,而且沒有太多的理由,一般就是因為工資。而事業導向型的這種員工呢,他們的價值傾向非常明顯,而且具有堅定和長期的穩定性。 若企業老闆,業績一下滑,只埋怨人或盯在不順眼的人身上,往往會掩蓋了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失誤。因為低效的資產往往也會使人無所作為,表現為員工的低效。實際上是我們整個的戰略錯了,資產配置錯了,才導致了個人的低效,相對感覺人員太多。 裁員關係太多員生計問題,員工生活,車貸房貸,孩子教育,若我遇到類似問題,我其實更需要反覆檢討的是內部問題,包括自己的企業定位、戰略、價值觀、業務模式等等。在這個過程當中,再來看哪些地方需要減人?哪些地方可以加人?哪些地方要減資產?哪些地方要加資產?哪些地方退?哪些地方進?而不是簡單地裁人。 實際上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是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我們能夠回頭看的話就發現,全世界沒有一個公司通過簡單的增減人員,絕對數上的增減能把自己救活的。特別是管理者領導者,在裁人的同時也需要把自己腦子裏的舊戰略、舊觀念、舊方法一並裁掉。就是在自己的觀念中也要進行改變,這樣才能夠配合人員的裁減來調整公司整體的業務方向,而且把公司從低谷拉上來。 別人裁員,我開始細心增員,我開始在裁員的洪流中打撈自己想要的人才,因為那麽人之中一定有被誤裁或沒有培好的好員工。

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加油吧! 追夢人。-洛桐

臨晨3點半起到了起了床,進了書房,開了桌燈,開始寫作,不如何時己到該睡的時候不睡,該不該禿的時候卻禿了的年齡。
不過也養成交了晚上9點上床睡的習慣,我與妻小住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旁,算鬧區中的靜巷,算機場左右側遠離了班機起飛與降洛的噪音,因為是死巷才能變成靜巷,這也是我選擇安居在此的最大原因。
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每天起降1100班次,最近第二程又在動工中,此工程項目每年可增加至9000萬旅客。https://youtu.be/qhBJtUltLhY
臨晨出去走走街道謀生的人還在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市場商販、乘務人員、計程司機、趕早班機的人、清潔樓道的大叔阿姨、建築工地的泥頭車、通宵的、夜場的...太多太多了,我想大家都和我一樣擡頭是現實,低頭是夢想。風光的背後都是數不清的辛酸。
曼谷這座城市蘇醒的太早,10年前就無形中催促著慵懶的我,回到這裡開始奮鬥。這座城市與泰國其他城安相比,太過繁華,繁華下覆蓋著落寞。落寞的癥結在於泰國年輕人都喜歡這裏打拼,但大家自內,從不定義自己歸屬於這裏,其中也包括我。
曼谷巿各中心區都是一座24小時不休息的城市,許多外省青壯年都懷揣一顆熾熱的心來到這片土地。以泰國人來說,引用網路的兩句話:沒有夢想何必來曼谷!來了就是曼谷人!在現階段資訊網路和科技發達的時代,即使在淩晨每一個時段,都有很多人在曼谷各個角落打拼著。他們可能比你有錢,卻比你還努力。不加班不足以談人生,正因為有了每個打拼的人,才組成了曼谷東協中心的微笑之城。
在這大城巿打拼的年輕人,大多也都艱難辛苦。我家巷口去年50歲外省打工男上吊新聞很大,也許你夜裏痛哭都還好說,悄悄爬上樓頂又悄悄下來的也不是沒有。我想寫點東西給當作和自己一樣脆弱的朋友,這樣你就不吝惜臉面隨時都可獻出一個安慰的擁抱。你也得記得你和別人一樣堅強,沒困住別人的泥沼深淵同樣也困不住你。
我知道你還像當初的我,擠最早的BUS 車、趕最晚的地鐵、吃飯總點外賣、加班變成常態?願你我夢想青春無悔。雖然一直有人說,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的確,拼搏總是紮心的,但也別透支自己的沖勁。過高負荷的工作狀態既會透支著體力,也終會枯竭創造力。奮鬥是場馬拉松,願你奔忙而達觀,辛勤卻心安,因為身前身後還有一堆親人。
聽聞,沒有見過淩晨三點的城市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加油吧! 追夢人。

經理人與老闆本身不該敵對-洛桐

我目前正在研究兩個生前與死後的兩大問題,一生前是企業用人分享經營之道,二是死後財富有效傳承與社會價值。當然沒有第一項也不會有第二項,但沒有第二項較好規劃,那對第一項的未來,不論對企業及子孫絕對是一個更深的未來災難及社會頭版新聞。
今天我先半調子的來談談第一項:用人分享經營之道
以前的同事及朋友接二連三的和老東家分道揚鑣創業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探究一個企業大問題,什麽樣的老闆能夠聚集到更多優秀的人?什麽樣的經理人能夠與老闆共同創造奇跡?也有人告訴我,事實上大部分的老闆都會覺得找不到合適的經理人,而大部分的經理人也覺得找不到令自己覺得可以托付一生去奮鬥的老闆。當然老闆們也是希望像劉備那樣子,整合到一位像諸葛亮一樣的人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的組合太難找了。
老闆在創業初期大都是身兼數職,等公司初步成功之後,才開始建立組織。在這一階段,他可能還是事必躬親,因為他找來的人可能還不是很有經驗的高層經理人。
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組織壯大了,部門與分支機構增加了,老闆可能就無法兼顧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務了,這時候,他便開始尋找比較有經驗的高層經理人來幫他管理各事業單位甚至整個公司。這些經理人大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與業務素養,也都在外企或業內的大公司歷練過。在這些經理人上任後的三到六個月間,雙方大體都還能相安無事,但隨著工作量的不斷加重和意見分歧的出現,又沒有經過及時的溝通化解,誤會則漸漸累積,最後導致分手,甚至對簿公堂,至死不相往來。
最近中國企業最紅的華為,5G領先全球,手機趕超蘋果,所以一些人去羨慕華為的經理人,遇到了任正非;另外一些人去羨慕美的的經理人,遇到了何享健;還有一部分人會羨慕馬雲,因為他遇到了一大批投資人老闆與他去創造了一個資本市場的神話……一系列的追問和羨慕之後,我開始把問題聚焦在“人性”上,認為其背後的深層次影響因素是“人性”的問題,但是這真的就是問題的實質嗎?
目前我本身是雙重身份:股東兼經理人,考量事情較可以雙面多角度想,經我身旁朋友的經驗也讓我體會許多,老闆與經理人之間好像在博弈一樣,是一個久懸不決的難題。尤其是在華人的職業環境中,很少有職業經理人與老闆長期合作的案例(日本例外),即便是職業經理人高瞻遠矚,卓爾不凡,最終的結局也往往是不歡而散。有些公司十年甚至能換七八個總經理,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穩定運營,不斷的磨合,也耗盡了老闆所有的精力,其實是一開始雙方都高估對方的心胸,也低估對方的人性及需求。
那麽老闆和職業經理人,是否就是天生的一對冤家,永遠都要在彼此的不信任中維系脆弱的關系,一旦遇到風吹草動,馬上分道揚鑣?矛盾的三大成因
縱觀大多數老闆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的矛盾,其原因不外有三個:
(一)出錢的是老大:老闆認為高薪請來的職業經理人的表現達不到自己的固有的預期,於是會產生所聘請的職業經理人性價比不高的想法。
對於公司的大小事務,沒有人能比老闆自己更清楚的了。事情到底該怎麽做,老闆有自己的見解。而經理人剛到公司時間不久,加上過去的工作經驗,因此也會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與做法。如果老闆管得太細,把自己訂位為什麼都管的老課長,雙方見解不一致,而且又不能理性溝通換位思考,誤會就難免產生。如果老闆不以結果論英雄,而是要求職業經理人一切都按自己的方式做事,肯定會認為自己花大價錢請來的經理人能力一般。於是,雙方合作氣氛開始改變,甚至出現爭執,終致分手。
我以前的主管職業經理人總覺得老闆管得太多,幹擾了自己正常權力的行使,尤其是那些來自外企的高層經理人更容易遇到這樣的問題。
身段太硬:職業經理人與老闆的思維是絕不可能時時處處都一致的,這點老闆必須明白。對職業經理人而言,公司不是他的,幹不好大不了走人。可是對老闆而言,公司就是他的全部,因此他缺乏安全感,只要公司中的一件小事情沒在掌握之中,他就不放心。他認為過問公司大小事務是理所當然的,不管它是否在職業經理人的管理權限內。對已經習慣外商做事方法的職業經理人來說,往往會對老闆的這種管理風格感到不適,甚至反感。如果無法調適過來,遲早要分手。
(三)是雙方管理理念不一致。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雙方就會出現認知的不同和爭執,如果未能及時溝通,最後大多會以分手收場。最常見的是雙方價值觀的不同和管理理念的差異,主要的是在管理作風、生意道德與價值的判斷、已承諾事情的兌現、員工管理、決策的一致性等問題上價值取向的不同而產生的分歧。價值觀容易出現最難妥協的歧見,職業經理人需要在進入一家公司之前,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多做了解,進行正確的判斷。據業內專業人士分析,由外企高層經理人直接轉職到本土企業的轉型成功率不到一半,一般在一年之內就要說再見了。這個責任不在任何一方,只能說彼此立場不同,管理的理念不一樣。
回歸簡單的邏輯,我們就知道職業經理人與老闆之間的矛盾根源,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長期的利益驅動,卻不切實際地期望各自利益最大化。
#母親與保姆關係
網路上有人把企業比做一個孩子,那麽老闆就是這個孩子的母親,而職業經理人充其量是這個孩子的保姆,母親可能會想,我把什麽都給了你,你應該拼盡全力去對待我的孩子,但職業經理人未必會這麽想,孩子長大了我還是保姆,永遠變不了母親,小三都有機會變乾媽,但他的困境,等孩子能自立,就是我離開的時候了,就算我盡心盡力,企業發展起來了,公司也不是我的,如果有一天有新人加入,我失去階段性價值後,利益還能得到保障嗎?卸磨殺驢,我會是那頭驢嗎?
所以說打工就是打工,完成自己該做的就行,因為做的再多,公司也是別人的。就像有人曾打過的一個比喻“古代帶兵打仗,為什麽大將都不全殲賊寇”,道理和職業經理人的想法如出一轍。
(三) 是思維不統一、標準不統一,卻總希望把自身思想強加到對方身上。就算是夫妻雙方共同培養這個孩子,目標一致、責任統一,但各自的教育觀念都未必能完全一樣,更何況是保姆去培養這個孩子,老闆總是覺得這不對,那不順心,要求職業經理人按自己的想法來,可是老闆忘記了,當初就是因為自己的管理方式出現問題,才聘請專業保姆來管理、教育,職業經理人處處受到壓制,滿腔熱血自然灰飛煙滅了。
#家族企業
我認識許多30企業,老子是總經理,太太是財務,兒子都是不同區的業務經理,女兒是出納,媳婦是採購。全家一休息公司就停滯。誰都不想累一輩子做守財奴,都想做甩手掌櫃,但問題一致是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是必然趨勢,邀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也是大勢所趨,那麽作為老闆應該如何搞定職業經理人?如何快速轉變、突破自己,幫助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其實,不管哪一項事業都不是靠老闆一個人的能力與意志力鑄就的,而是一群有能力且志同道合的團隊共同打造的。老闆本身大都有“帝王”的霸氣,過度的自信與“舍我其誰”的使命感往往令人感到壓抑。如果不註意妥善處理與事業夥伴或高層主管的關系,隨時都會有高層主管掛冠而去、投奔敵手陣營,甚至自己出去開公司與你對著幹的情況發生。那老闆到底應該如何凝聚起一批忠誠的人才呢? :
一、慎選高層經理人。
由於高層經理人關系到公司成敗,選用務必謹慎,文化的契合與否應優先於能力之考量。其次,應該考慮高層經理人與老闆之間專業的互補性,最好不要選擇與老闆專長相近的候選人。如果老闆本身是技術背景出身,那麽最好找業務背景或財務背景的職業經理人來搭配,這對公司來說是最好的組合。在性格的搭配上,如果老闆強勢,那最好避免聘請同樣強勢性格的高層經理人,否則發生沖突只是時間的問題。
二、發展成夥伴關系。
老闆與職業經理人應該發展成既是夥伴也是上下級的關系。其實,職業經理人知道自己不管職位有多高,終究只不過是個下屬,可是由於他們大都在職場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經驗,因此他們需要得到尊重。如果老闆能夠禮賢下士,尊重他們的專業與人格,職業經理人一定會加倍地報答,又怎會發生倒戈相向的情況呢?老闆要深知這個道理,不但得到他們的才幹,更要得到他們的心,這才是根本。
三、不要挖別人的團隊。
絕對不要從外面挖來整個團隊,因為怎麽來就會怎麽去。從競爭對手那裏挖來整個團隊的做法,成功幾率不高,否則這些人既然是被利益吸引來的,也會被更高的利益吸引走。這種方式看似可以取得短期的成功,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傷害公司的做法。真正對公司有貢獻和能力強的員工,還是要靠公司自身的吸引力留住他們。
四、關鍵職位要有人才儲備。
每個關鍵職位都要有“備胎”,不能只靠一個人。職業經理人最在意的是識才的伯樂與發展的平台,如果與老闆共事不是很順利,當外面出現誘因時,經理人就會產生遊移不定的心態,離開甚至背叛也就有可能上演。因此,老闆對公司關鍵的職位上,一定要建立起“備胎”制度;這樣在組織上隨時都能夠應對突發危機。這種“備胎”制度平時就要準備,可通過輪崗制度為每個關鍵職位培養接替人選,定期檢視高層主管名單,提早做準備。當然,這個事情做起來一定要專業,不要摻雜任何個人感情,以免引起職業經理人的反感。
五、善用董事會機制。
善用董事會機制來調解老闆與經營團隊間的矛盾。老闆必須認識到,只要公司還有1%的股權不是你的,那你就還是一個職業經理人,你的老闆是社會與員工。公司治理是現代化公司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應該讓董事會扮演積極的角色,對老闆提出善意的意見,同時作為老闆與高層經理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化解雙方的矛盾。
所以馬斯洛在晚年提出:“我們需要‘比我們更大的’東西”——即超越自我的第六需求層次。而關於這一點,人們常常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所以,無論是老闆還是經理人,最重要的還是創造價值本身,同時也需要對於用超越自我的視角去理解自己,以建立更高標準來約束自己。這個更高的要求,甚至可以用“無我”來進行界定,並能夠體現在商業精神上。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或許是喬布斯最著名的一次演講。他談了自己作為一名大學輟學生的一生、他的創業以及與癌癥鬥爭的故事。他引用了最後一期《全球概覽》封底的話作為結尾:“求知若饑,虛心若愚。”這也是喬布斯對自我的認知,也是成就蘋果的驅動力量。任正非一直告誡華為人:“華為最大的競爭者是自己。” 2014年華為登頂全球電信老大,而任正非卻說:華為還擔不起世界領袖的擔子。
  早在多年前,任正非已經清醒地認識到,“面對未來的風險,我們只能用規則的確定來對付結果的不確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隨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在發展中獲得自由。任何事物都有對立統一的兩面,管理上的灰色,是我們生命之樹。我們要深刻理解開放、妥協、灰度。”
  喬布斯的初學者心態,任正非的“灰度管理”,對於我們理解人性與管理課題,無疑是一個很好的企業人生課題。

富過三代吧!-洛桐


最近看到胡德昌家族開始編制家族憲法,因為弟兄多,事業廣泛到東協各國,子孫生活在不同國家,語言文化不同,要靠道德約束太難,為了父母與胡家後長遠規劃,故勢必定出至高無上的家法來團結家族的親情及財富。他也誠邀我去他們事業總部做了一次分享,我也不是專家,只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而萌芽………………..
去年去參加我們KST公問泰國大客戶之一的Bossard新倉辦落成典禮及開幕儀式,因為是歐洲系列較具指標性的客戶,又是外國全球型大客戶,業務經理希望陪同前去給他充場面,我其實很討厭交際,為了業務,為了業績,只好有違自己,心不甘,情不願的去。
到場一看倉辦和我們的大不了多少,什麼國際全球供應商,自己隱約有準備好用傲慢來面對這一次的交際儀式,但是當我看到他們公司簡報第一頁時,我嚇到了,開始慢慢愧疚的低下頭來,呈現敬畏之心,因為他們公司2000年進駐泰國,母公司成立於1831年,至今有186年的歷史,目前在134個國家有據點,目前是第八代傳人在接班。天啊,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11年間創立的公司,我何德何能有機會參與他們的儀式!在後續的日子裡,我勤快的找機會和對應採購主管聊天,試著探索是什麼的公司文化傳承理念,能讓Bossard公司延續186年,傳承八代人,仍在慢速壯大中。
歐美富人一般傳承理念:
• 家族成立以《聖經》為準則的至高家族憲法,以防內鬥爭產。
• 成立家族信託基金保障家族成員教育生活娛樂品質。
• 外姓(女婿、兒媳)禁止進入家族企業,或參與家族憲法制定,修改。
• 主要家族產業永遠委託經理人管理,家族成員只有監督權。
• 家族有監督權者或為主要董事,都必須是外派陌生市場後考核優秀者來任職。
• 有監督權者不可以直系連續傳承,以防止有心成員永久壟斷,除非中間有斷層,且必須有98%家族認同才能任用。
• 投資項目大部分都必須是家族50年以上專長事業,從不冒險投資非專長產業。
• 可以投資政府項目,以法律鞏固財富的安全,但家族成員絕不能從政。
從小到大總是一直聽到「富不過三代」的成語,去年回鄉掃墓,無意間在兄長古宅中的50年木櫃內取出當年戰亂年代,爹娘從老家帶出來的一些重要文件,我好奇的打開一看,裡面是清未民初的24張合約地契,簽約時間都在民國5至22間,持有人欄上,全都是我曾祖及祖父大名,地契內容都是雲南怒江邊界,一片片一望無際肥沃的農田及高低起伏的茶園,總加起來有幾十平方公里,當時沒有衛星定位,地界都註明此山到那山,此水溝到那條河。
祖父生前萬萬沒想到,他一直在教訓別人富不過三代的故事,會發生在他的子孫身上,對我而言,更親身證實富不過三代,那不是謡傳,我就是活生生的案例!曾聽母親講起,祖父死後不久,內戰開始,為了讓後人安全能延續,父母親選擇輕鬆逃難只帶走身旁貴重金銀及這些祖產合約地契,逃到異國他鄉,真正能安居討生活時,我家已一貧如洗,後來父親被害,母親病逝,我們家真正體驗了因戰火而富不過三代而一貧如洗的磨難洗禮。
富不過三代是第一代的錯
現在已沒有戰亂的困擾,但富不過三代的案例在我周遭仍層出不窮,第一代創造財富,第二就終結掉了,我認為最大的錯誤不是出在第二或第三代,應該是第一代創富後就埋下禍根,打開電視每天活生生的例子,家族事業能創造財富,但財富也能毀掉一門事業與家族。三星電子的手足爭產、長榮航空董事長張國煒遭解除職務,都成為亞洲的頭條新聞,更極端的例子則是印度酒業大亨查達(PontyChadha)遭胞弟槍殺。
若再用心對照一下另類案例,如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顯赫又極富傳奇色彩的富豪家族,它以百年不敗的富貴高高地屹立在中國的商界中,並用富過四代的輝煌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古訓,這個家族就是馳名中外的榮氏家族。
西方另一個統治了地球200多年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它發跡於19世紀初,創始人是梅耶•A•鮑爾(後改名為梅耶羅斯柴爾德)。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family),雖然我們平時都把甚麼比爾蓋茨啊,巴菲特,馬雲啊掛在嘴邊,每年全球也都弄個福布斯富豪榜的,但要說到當今的世界首富,卻是不顯山不露水的神秘羅斯柴爾德家族,這個美國隱形富豪家族,至今家族資產至少超過50萬億美元,你有沒有漏看一個萬字?
50萬億美元什麼概念。
等於800多個比爾蓋茨。
等於2066個王健林。
等於2200多個馬雲。
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鼎盛時期,他們翻雲覆雨的力量使歐洲的王公貴族也甘拜下風。時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所控制(2004年,羅斯柴爾德家族退出黃金定價機制)。
第一代老頭子死掉至今205年了,經歷世界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家族事業仍在發展中,當我好奇的去買了宋鴻兵編著的系列書籍《貨幣戰爭》,發現他們自己成立私人銀行,並把錢借給歐洲各國政府,在反猶浪潮波濤洶湧的環境之下,他們運用智慧,沉著迎戰,化險為夷;特別是在同希特勒的較量中,他們更是憑藉財富和非凡的談判智慧,令納粹頭子也算盤盡失,無可奈何,而逃過一次次的戰爭財富清洗。看完這樣的結論,使我產生了對祖輩大不敬的念頭,我似乎又推翻了我祖產被戰火洗刷掉的推理,似乎是祖父和一般土主一樣,沒有做防範的佈局,才讓我這個一直自負與眾不凡的人,變成無可倚仗的窮二代,我可愛的三個孩子順理成章的淪為窮三代。
目前我身旁的富人們都是家業傳子問題多,兒女接班鬧天宮,外斗沒本事 , 內斗人人都是好手 , 但大部分富一代,仍似乎都還有著不借鏡歷史的教訓,忽略人性本貪,忽略天無百日晴,忽略有錢能使鬼推磨,可憐是仍在高度認為自己的子女是天下間最忠最義最顧全大局的能人!你看事態嚴重,好心勸他預先立一個遺囑防範,或凡事提前規劃,總會聽到長輩自信的說,他們都百分百相信自己的子孫,怪我多想 , 破壞和睦氣氛,他的孩子不會這樣爭產敗家,不至於兄弟相殘,我從小看他長大,知子莫若父母也,一大堆自信的話,最後在家業傳承中都產生爭議或不得善終!因為富一代沒有規範,過度自信自負,讓原本美好的家庭因為家產造成悲劇,把善良的子孫活生生引進血肉親人貪婪相殘的境地,難道這不是第一代的錯嗎?
我們常聽聞某某公司因為老闆離世而倒閉、規模縮小、收購等問題,甚至是下一代對家族生意沒有興趣,導致接班過程出狀況、股權爭議、家族鬧翻等,上一代企業很可能因為內部糾紛而沒落,中斷了家族事業的永續經營。
過去十年台灣首富級的家族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 子孫的學識地位與道德沒有絕對關係,是人總會有貪念。
我的朋友中有些有機會或有膽識短暫的擠入了富一代,但仍保留一個祖宗留下來的毒瘤──「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想法,讓他的第二代無條件、無止境的享受,忘了進取、忘了傳承所需要的智慧,當富一代經濟來源斷了,富二代在曼谷生存,雖然大學都畢業了,還是很難找工作,因為態度不對,不太有人雇用,別說發揚祖產,吃慣玩慣的個性不變,連靠薪水供養自己都是問題,富二代都延續不了何來富三代,這難道不是富一代的錯嗎?
對泰國零售業巨擘尚泰集團(Central Group)而言,2016年是足以稱為里程碑的一年。尚泰集團創立70年來,今年首次組成以外部人士為主的高階管理團隊,且家族資產管理規章就如同歐洲那樣採取信託方式,為跨越百年做更大的家族規範。
富不過三代不是魔咒,是窮人的自我安慰
西方資本主義歷史悠久,事業可長可久,企業家們需要儘早準備身後事,那是社會責任。事業可以不傳給兒女,可以提拔菁英份子進入管理階層當合夥人,讓企業永續經營的方法是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給企業裡的菁英們股票及紅利,並在老闆失能後選擇最優秀者接任經營,兒女家人只是董事,沒有獨大的權力,再經過法律的鞏固,所有人和經營者兩者互利互依。為了不讓自己的財富造成後人相殘的悲劇,建議富一代,除了讓子女多讀書,培養自己的賺錢本領,更要學習賺錢以外財產傳遞的方式與智慧,建立基本家族憲法、家族基金管理、樹立傳統治家理念、家族信託的風險防控、實現對家族企業控股、避稅和節稅等等。
袁世凱家族的故事。
袁世凱在世的時候,一心只想稱帝,不肯把財產拿來賑濟災民,後來他死後,家產被子嗣們瓜分。 拿了這麽多錢,後來他的子女們怎麽樣了呢?大部分過得無比淒慘和墮落。四兒子袁克端瘋掉了。二兒子袁克文拿到錢後,吃喝嫖賭抽樣樣都來,很快就把家產敗光。其余的那些大姨太太三姨太太、女兒們,分到家產後,很多都抽(鴉片)上了癮。
袁世凱家族在之前可謂是名門望族,鹹豐年間的時候,袁家共出了6位一品大員,3位二品,1位四品,3位七品。可是到了袁世凱這一代之後,幾乎就完全沒落了。
袁世凱家族的顯耀和財富在當時可謂是一時無人能及,可是這樣的富貴根本傳不了多久,在他死後就完全土崩瓦解。
觀近百年。我泰緬雲南的顯貴家族也不少明顯案例參照。
很多時候我總在想,父母只是把巨大的財富留給我們子女,這樣的財富就可以延續下去嗎?就可以保證他們的一生榮華富貴嗎?很明顯,完全行不通,袁世凱及許多同鄉的例子告訴我們,留給他們巨額的錢財,無非是害了他們。
如果要盡量保證子女們一生過得富貴最好的辦法是什麽?
曾國藩家族的故事給了桌子重要的啟示。
眾所周知,曾國藩是無比牛逼的人物,曾經率領湘軍打敗了席卷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後來他創立了兩淮鹽票。這裏面有個細節,外人很少知道,但曾國藩的外孫知道的很詳細。在那個年代,鹽票非常寶貴,每張票價二百兩,後來賣到兩萬兩,每年的利息就有三、四千兩,當時,家裏只要有一張鹽票的,就可稱為富翁了。但是曾國藩就下了死命令,曾氏一家人都不準領取,而且在他死後的很多年,曾家也沒有領一張鹽票。
你想想,以曾國藩的權利,重新做一些字號和花名,讓自己的家人領一、兩百張鹽票,是極其容易的事情,而且照章領票,表面上並不違法。但是曾國藩就這麽死心眼。後來曾國藩死的時候,極其清廉,只有少量的銀子,除了老家的老屋外,並未在省城裏面建造一間房子,沒有留多少財產給子女。
可是後來曾國藩家族過得怎麽樣呢?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個家族是中國近二百年以來最成功的家族,沒有其一。有人曾經統計,曾國藩家族八代中,沒有一個敗家子,三代之後,依然人才不斷。比如曾孫曾昭權是美國麻省理工學士、湖南大學機電系主任; 曾約農,台灣東海大學校長;曾憲森,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除此之外,女兒孫女這一系,那人才更是了不得。
外孫聶雲台是上海總商會會長,開辦中國第一家紡織廠,還有好多開國元勳都跟曾國藩家族有聯系。

《曾國藩家書》一提這一本書,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曾國藩教育他們家族子女的精髓,他的一生成就和心得都濃縮到這本書裏面了,也是很多教授、專家爭相研究的對象。
多人可能第一想法想到的就是錢和權,但這些都短視了,真正顯赫而高貴的家族就是我們家族裏曾經出現過什麽樣的人物,做過什麽牛逼的事情,他們有專屬於他們家族的精神的。
千萬不要小瞧這種家族的精神對子女的傳遞和影響,他會讓人有一種使命感和信仰感,逼迫自己成為像他們那樣優秀的人。這種信念,生生不息,一代傳一代,就像樹一樣,不斷向外伸展,枝繁葉茂。這才是真正的貴族家族,從精神上優於他人。所以為什麽我總是說,真正的教育就是先輩們的言傳身教,先輩們首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然後孩子學習他們的樣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變得優秀。
林則徐曾經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大意是說:
子孫若如我,留錢給他做什麽?賢能而有很多財富,會毀滅他的志向;而子孫若不如我,留錢給他做什麽?愚蠢而擁有很多財富,會增加他的過失!那麽,林則徐自己是怎麽做的呢?
林則徐一生清貧,子孫沒有繼承他任何家產,期間他繳獲了很多鴉片,有人對你說用這些鴉片弄個幾百萬銀兩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他不為所動。
後來林則徐死後,家族的精神一直在傳遞。他的子孫數代書香不斷,清朝的時候進士、舉人數不清,直到現代都有很多優秀的子孫,比如說最高法院院長林翔,道德品質非常崇高,頗有當年林則徐的風範。
大家都知道,範仲淹曾經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但他們家族的故事更為精彩。
有一次,範仲淹在蘇州的南園買了一所房子作為自己的住宅,後來聽算命先生說:「此屋風水極好,後代會出公卿。」他想,這屋子既然風水這麽好,那不如當它做學堂吧,讓更多的窮苦人家孩子都受益。於是,他立刻將房子捐了出來,後來這個學堂將近一千年來,現了將近四百個進士,八十幾個狀元。
範仲淹的一生,真的是窮酸地讓人落淚。他做官幾十年,所得的俸祿全部都用來接濟了窮人,家裏極為節儉,每天早上都吃鹹菜粥,兒子們都穿布衣,他死的時候,連喪葬費都不夠。
後來範仲淹的子孫怎麽樣呢?
範仲淹的家族傳了數十代的子孫,直到現在,已經是八百年了,蘇州的範墳一帶,仍然有很多範氏的後人,並且還時常出優秀的子孫後代。
所以啊,先輩們的意志和精神,才是給子女們真正有穿透力和影響力的財富。
父母成為孩子的驕傲,這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所以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讓他住別墅、開豪車,有用不完的金錢,使喚不完的下人,而是從自己的身上傳遞給他一種精神。
這種精神,會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優於他人。你若真為了孩子好,就讓他在你的精神影響下,學會在無人撐傘的雨中奔跑,讓他一生中都去拼命追求那個”最好的自己“。
我想許給子孫一個未來
每當夜深人靜,看看我手中保留24張泛黃地契,都是80至100年之久的地契,我在想,若祖父早有憂患意識的規劃那該有多好!我不是有意怪罪祖先,也許祖父也拼命想了解,只是找不到方法而已,有時假想當年若祖父有接觸曾公林公名著,或花時間理解西方猶太人傳承模式,再者結識任何一個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很有可能我和老婆現在應該是剛在歌劇院看完表演,要趕回去聽家裡長子的小提琴預演,和另外兩個孩子朗誦唐詩宋詞;午後在家族一望無際的田野裡,在傭人的服務下,一面聞著田野花香,一面品嚐自家酒莊摩爾多瓦釀的紅酒,並研究西方古希臘哲學的智慧,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在研究月底的房貸如何支付,下個月的生活費及孩子教育費如何節省分配。
「富過三代,才知吃穿」是一般中國傳統對品味的說法。人不僅要富,而且要富過三代了,才慢慢懂得學會開始擁有上流社會的風格和品味。因為第一代富有,只能叫做暴發戶,第二代還承襲第一代的餘風,尚不懂得上流社會的品味和優雅的態度,還開始在學習富有的奢華雅俗如何分辨,直到第三代才慢慢開始有了自己對豪而不奢,富而不侈的含蓄品味。
我現在一面經營事業的成長,一面追求學識修為道德上的層次的提升,望能傳承部份無形的智慧把有有形資產給後人。
“富不過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麽?
出生在顯赫家庭是什麽體驗?你我身旁一定有這樣的人 , 很多人可能第一想法想到的就是錢和權,但其實不然。我想說的是,我們如果為了孩子好,就該學習猶太人 , 應該給他傳遞良好的精神,讓他去追求”最好的自己“。

年輕人---遠離政客才是最好的出路。


我們公司對的泰國第三代旅泰潮州模具供應商,來辦公商與我談話喝咖啡,話語中談到上個月去了中國蘇州找供應商的多項心得,讓他最震撼感概最深的中國小老闆,他說你知道嗎,他去參觀了十一個中型模具配件廠,沒有一個老闆年齡超過四十歲,平均三十五至三十八歲,經細聊都是三年學徒,三年業務就出來創業了,大眾創新,全民創業,年輕人早在政府鼓勵前十年就開跑了,我們泰國人以電視新聞視角,以觀光遊客素質層面上總括的看輕了中國人,到中國上海生活幾天,體驗逛一圈,看到自己內心的無知與輕視,反觀泰國的年輕人活在當下加上泰國政府不停惡斗,難怪中國十年內狂超泰國,且把泰國甩得很遠很遠。
我台灣唸書生活快十五年,台灣人民的人文與善良,我敢說是華人世界的之最,工作環境與創業機遇,只能還好我離開了台灣,因為台灣現代年輕人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被臉書消息,新聞政治八卦,永遠更新不止的偶像劇及政客真假難辨的面孔所占據,大家每天急切地渴望參與到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把娛樂真真假假的緋聞當熱鬧,把熱門話題當精神食糧,慢慢地,我們越來越發現他們腦中似乎缺少了很多“地氣與真實”,面對一些浮上生活的問題腦中一時短路不知如何解決。
2003年畢業至今 , 留在台灣的同學,群聊中改變不多 , 能談有大格局 , 前瞻性話的人也不多,好點的聊到對職場及未來的規劃,也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 , 不過談起政治每人可以吐露一番大略 。
台灣政客口中最叫好的產品是政治(民主價值),很多人認為是台灣最寶貴的資產 , 但歐美的民主與台灣民主不同,歐美像是22歲的少女穿了民主的高跟鞋,修高了身形,很漂亮又增添氣質,台灣民主像似14歲少女穿了不適腳的高跟鞋,靜看不錯,一走起路來,百態尽出,這麽多年下來身形扭壞了,民主像鴉片一樣 , 用得好是解葯,用不好且常用 , 那是上了隐的毒葯,20年來我們經驗了台灣民主的洗禮 , 體驗最深,我不全否定民主,只是觀察實用性 , 反觀非民主的香港與新加坡日子好像不錯,一大堆東協幾十年前就穿民主高跟鞋的國家 , 郤身形走樣了,台灣真的穿對鞋了嗎? 說短期很難下決論,留給後人承受打分。
在台灣每一個創意的的政策推出,只要反對党沒有撈到到好處,一定會例出百條罪證拼命鉄定扇動無知民眾抗爭到抵,近幾年似乎沒有什麼好法案實施過 , 內耗了快二十年了,兩黨政策好處併黨爭,黨內卡位併內鬥。
楊志良的書中有寫到,半世紀前從威權的台灣到民主的美國去讀書,年輕的學子太嚮往新大陸的民主、自由、開放,最好能立刻全套照收搬回來。回到台灣看到真實的政治操作及媒體生態,產生了沉痛的新體認:民主政治不保證政府廉能,言論自由不保證優質民主,多元社會不保證族群和諧,教育普及不保證超越意識型態。反產培育出台灣三害:名嘴媒體、立法院及監察院。政府看媒體臉色施政,立委依顏色問政,監委看報導約談,以致官不聊生,十倍努力半分功。
台灣民眾,多少次政黨輪替,相信選票會帶來改變,改變了嗎? 我不認為政客能代表民意,多才次捧激進政客仍將以失望告終。
我的幾位中國朋友與我分享在中國生存心得,他說中國普通公民就好比走在大街上的螞蟻,而中國政府他就是大象,螞蟻和大象一起走在街上,我們螞蟻出門前怎麽也得看看今天大象走哪一條路吧,不然咣嘰一下就被踩死了。而了解政治可以大致預測一下大象走哪條路,說不定還能爬到大象背上搭個順風車,他的理解還有幾份道理,他們只是拿自已去年和今年比 , 錢包是否變,生活是否改善 , 從不期等完美的政府,只追求完美無敵的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沒去過中國也不願了解中國,反正就是提中必,提什麼一大堆民主價值,有一天,我開玩笑的和他說:我知道中國不民主,政治手段也許不陽光,朋友啊! ,我不是叫你跟他上床,或生活一輩子,只是讓你和中國學習你要學的東西,賺你急需用到的錢 , 學能改變你家庭生活的東西而己,想那麽多幹嗎?。
我愛台灣,關心台灣,近幾年台灣新聞媒體又在鼓動年輕人參政,變成了全民瘋政治,全民論政治,論看不見摸不著的民主價值,但很少論經濟,創新,文化,等等有養份的東西,台灣社會只要還有柯粉,韓粉,,郭粉,扁迷,蔡迷,賴迷 以及看看熱潮的名嘴電台搭配著政客表演,更要命的是還有那一大群熱衷政客的人民,代表台灣苦日子還長著呢!,因為你笨到你的喜恕哀樂,還在隨政客起舞,你不倒霉誰倒霉呢! 別推! 講的就是你。
熱衷民族,百年不衰,熱衷政客,命運注定悲哀。
改變你能立即改變的,人生苦短,遠離政治,讓政客就影響不了你,那些人是披著羊皮的狼,改變你能改變的,遠離那些你改變不了的,多看書多思考,因為越來越少的思考,我們失去了很多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長期沒有輸入知識的大腦讓我們仿佛成了不會思考的行屍走肉。
若你討厭中國我改變不了你 , 但你一定不討厭向往美好的生活 , 以我本身的經驗心得,多去中國走走 , 交幾個中國朋右 , 知己知彼 , 方能不自困 , 不吃臭豆腐,怎確定豆腐臭,多參加東協創業活動以及座談會,多投資自己的視野,有空到越南,泰國,印尼,柬埔寨等國家走走。看看不一樣的世界,這些國家還在起步階段 , 百業待興 , 遍地機會,沒錢的從打工開始,這些地方你容易創業,細心觀察商機,只看別人優點,如同在一樓看世界,你眼裡只有垃圾,當你站上十樓看,因為站點夠高 ,看得夠遠,你看到的全是美景。
放心
機會永遠在那,一動不動。
機會永遠都在,只是你遇到了你有能力擁抱嗎?
機會永遠都在,只是你遇到了你有發現的眼晴嗎?
最怕就是機會撞擊到你滿臉傷痕累累,你還在抱怨世道不公。